中经观察丨权威数据透露出农村文体建设有哪些短板
中经文化产业:近日,国家统计局和多地下发了《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中经小文发现,多地都在《公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部分中,列出了文化教育方面的数据。经过梳理这些数据后,中经小文不仅了解了十年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变迁与成就,还发现了农村文体建设的多个短板。
十年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变迁与成就
从《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名称中可以得知,我国一共进行过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据中经小文了解,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为1997年开始,时期标准是199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01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相关数据。此次普查中并没有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数据。
经国务院决定,2006年12月31日起,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2008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据中经小文了解,在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了调查后得出的数据显示,文化教育方面,2006年末,
71.3%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
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57.4%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5.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2016年12月31日,时隔十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开展。此次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
在对全国31925个乡镇和596450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了调查后,得出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
96.8%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
11.9%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
16.6%的乡镇有体育场馆。
41.3%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虽然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但从第三次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获得长远发展,图书室、文化站的数量大幅增长;
剧场、影剧院、体育场馆列入普查范围,表明这些文化设施已经进入农村百姓生活;
而拥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数量从15.1%升至41.3%,也说明农民的业务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
第三次普查各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及特点
31省区市中,山西、辽宁、福建、河南、湖南、云南、西藏、陕西、甘肃、新疆没有发布《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疆建设兵团也发布了《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故统计在内。
图书馆、文化站成为乡镇标配
中经小文在全国数据中了解到,96.8%的乡镇拥有图书馆、文化站,可以说图书馆、文化站已经成为乡镇的标配。
▲邵希炜制图
从22个公布了统计公报的地方数据中,中经小文发现,重庆99.8%的乡镇拥有图书馆、文化站,位列各地第一;新疆建设兵团以67.5%的比例,位列最后一名。
此外,拥有图书馆、文化站的乡村比例超过80%的地方为两个,即北京、天津;其他19个省(区、市)乡镇中拥有图书馆、文化站的比例均超过90%。
重庆、江苏、山东等13个省(区、市)有图书馆、文化站的乡村比例超过全国数据,占全部22个地区的59%。
中经小文认为,在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的前提下,特别是随着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并先后组织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等项目,这是图书馆、文化站数量大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
剧场、影剧院发展潜力大
2018年第一部国产“现象级”电影《前任3》收获了近20亿元的票房,其中一半左右是“小镇青年”贡献的。而小镇青年要看电影,乡镇的电影院也肯定是第一选择。
▲邵希炜制图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仅11.9%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剧场、影剧院的乡镇占比分别为18.5%、14.4%、7.9%和5.9%。
从22个公布了统计公报的地方数据中,中经小文发现,江苏省拥有剧场、影剧院的乡镇比例高达68.9%,超过第二名浙江44.1%约24.8个百分点;贵州省拥有剧场、影剧院的乡镇比例仅为2.58%,位列倒数第一。
此外,江苏、浙江、湖北等9省(区、市)拥有剧场、影剧院的乡镇比例超过全国数据,北京、山东、福建等13省(区、市)的数据低于全国数据。
中经小文认为,随着“小镇青年”的继续崛起,中国农村地区对于剧场、影剧院等文化消费场所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如果硬件设施无法跟上,既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无法促进文化消费,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不过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最新消息,2018年2月,全国新增县级影院131家,荧幕688块;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县级影院4890家,荧幕20321块,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9%和38%。中经小文相信,社会已经看到县级影剧院的重要性,县级影剧院的数量将持续增长,更好的为中国农村地区提供精神文化食粮。
乡镇体育场馆建设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推动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农村的文明水平意义重大,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而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 刘园香制图
中经小文通过查阅各地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主要数据了解到,截至2016年年底,在全国31925个乡镇中,16.6%的乡镇有体育场馆。
各省市不断补齐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建设,乡镇体育场馆拥有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第一,江苏省,参与普查的837个乡镇中49.8%的乡镇有体育场馆;第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普查的全兵团157个团场(乡镇)级单位中40.8%的团场(乡镇)有体育场馆;第三,上海,参与普查的103个乡镇中37.9%的乡镇有体育场馆。除去没有公布数据的地区以外,排在最后的是河北省,参与普查的全省1952个乡镇中仅7.89%的乡镇有体育场馆。
整体看来,江苏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海、浙江、安徽等10个省(区、市)乡镇有体育场馆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占全部22个地区的45.45%。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新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据中经小文了解,近年来,一系列相关体育政策的出台,如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标准,节约集约,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建成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印发的《“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支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立足改善质量,对农村简易场地设施进行改造。
在此背景下虽然乡镇的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普查的数据看,没有一个省(区、市)乡镇有体育设施的占比超过50%,乡镇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全国拥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子不足一半
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发展程度,而村民自发组织的业余剧团、秧歌队、皮影戏班等文化组织每逢农闲时节或节庆活动通过组织表演,不仅可以满足了乡村民众的社交、消闲等基本需要,而且对促进了基层农村的文化繁荣、维系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刘园香制图
但据中经小文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在全国参与普查的3596450个村中,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占比为41.30%,不足一半。
具体而言,中经小文从22个公布了统计公报的地方数据中发现,上海65.20%的农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目前排在第一位,浙江、吉林分别以62.50%、52.20%的占比紧随其后。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12.20%的占比位列最后。
综合看来,上海、浙江、吉林、北京、广西等9个省(区、市)的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占比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部22个地区的40.9%。
农民业余文化组织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专业文化团体的帮助和指引,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认为“对基层,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他认为现在有不少文艺团体“送戏下乡”,动机良好,效果也还不错,但往往资源同质,且成本较高,有的难以持续。“同时,不加区分一味相‘送’的文化产品配给策略,也不利于文化市场的健康培育。”
吴文科认为,新时代要让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末梢延伸,不仅要将精神食粮送到“田间地头”,还要在基层“种文化”,引导和鼓励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城乡基层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广大农村地区结合当地自有资源和民间民俗文化,建立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发展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刚刚,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 独家丨2017年统计公报透露出哪些文化发展信号
● 中办国办:推动文化机构自主开展文化艺术人才评价聘用(任)
主编:成琪
作者:邵希炜、刘园香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转载需获授权
编辑:邵希炜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